• ATFX市场资讯

首页-atfx市场资讯-正文
ATFX:有哪些政策值得期待?关注“三个层次”的关键节点

关税影响以及国内政策应对是近期市场走势的核心,不确定的环境之下,需要“在一些关键的时间窗口,推动各方面政策措施早出手、快出手,对预期形成积极影响”。有哪些政策值得期待?我们在此讨论三个层次的政策应对。

第一个层次:稳市场,也是稳预期、稳信心

首先是稳股市、稳楼市。其中,股指好比是“战线”,是最显性的强弱对比。近期,中央汇金明确自身作为资本市场“国家队”的角色,发挥着类“平准基金”的作用。央行也表示必要时向中央汇金公司提供充足的再贷款支持。且相关资金实际操作较为坚定和迅速,为市场提供了较为明确的底线。后续可关注类平准基金的扩容,而长期耐心资本入市同样是政策重点。

其次,不能低估稳汇率的意义。一是,本轮关税已经无法通过简单的贬值加以对冲,而人民币保持稳定有利于全球贸易秩序的稳定,并抬升美国通胀,增加谈判筹码。二是,稳汇率有利于稳定资本流动,有利于稳市场。三是,在美国例外论动摇和资金流出美国的情况下,稳汇率也是稳定中国经济和市场的信心,具有更强的战略意义。

第二个层次:扩内需,重在对冲短期的需求压力。一些政策抓手正逐渐清晰:

一是服务消费。服务消费具有小额、多频次、可负担等特征,具有更强的增量、就业拉动效应及更小的透支效应。后续可关注对服务消费的直接性补贴,尤其针对住宿餐饮、门票、交通等类别,养老、生育、文化等领域或也有增量支持。金融配合层面,可能推出相关领域的再贷款等供给端资金支持。下周一发布会是关键节点,而五一假期是重要的政策效果观察窗口。

二是地产。

首先,关注官方对地产的相关表态是否变化。

其次,近期地产销售高频有所收敛,关注后续核心城市进一步放松的空间。

再次,收储,对应房价和需求端。后续关键在于更为统一的政策安排和更为明确的资金额度,需要由省级政府需统筹自然资源部门、发改委和财政部等部门协同推进,同时要解决回收价格的问题。政策效果则关注收储后的土地安排,且关注能否再形成土地出让收入和投资、以发挥乘数作用等。

最后,城市更新,对应投资端,关注潜在的增量信息。当然,城市更新还需解决堵安置环节的诸多堵点,且见效可能需要一定时间。

4月政治局会议前后是地产政策的关键节点。

三是地方自主项目,在落地速度和拉动效率方面更优,可能在近期迎来更多信息。一方面关注二季度专项债全年额度的下达,项目安排和额度分配可能更为清晰,另一方面关注新增专项债的发行情况,尤其自审自发项目推进情况。此外,关注项目配套融资的拉动乘数。

四是,针对当前影响相对较大的出口和就业等,关注出口企业定向支持、出口转内销等政策方向;以及大学生就业、以工代赈等扶持政策。

五是,货币政策方面,降准时机已基本成熟,期待近期落地;降息必要性也明显提升,但息差和汇率两大制约决定了降息时间可能更靠后,关注美联储降息时点。

此外,还有一些有利于长远的政策,比如人口端的生育补贴、幼托补贴等,科技补链等,均可能在近期得到更多明确。

第三个层次:加速构建新的贸易体系和国内深化改革,决定了长期潜在增长路径。

一方面,对于关税冲击,我们建议观察三个阶段的影响:

短期:小企业存在多种灵活手段,办法总比困难多。但大企业订单停滞、货运中断,整体出口受影响的幅度可能相对较大且较快。

中期:关注关税谈判的可能性和进展,适度缓和可以预期。美国商品库存逐步消化、以及更多企业寻找应对途径后,中期可能也存在一定的再补库需求。不过,也需关注全球和美国经济走势是否形成进一步拖累。

长期:对于国内企业仍有不少机遇,需要加速构建新的贸易体系,后续的几个方向:

(1)坚守WTO规则,完善现有贸易体系。

(2)拓展非美市场,一方面是出海对应的“产地销”机会;另一方面,非美商家绕过美国中间商对国内产品的直采也是潜在的增长点。

(3)海外品牌高价商品涨价后,国内品牌的成本优势将更为凸显(尤其对国内产业链依赖度较高的产品),并有望借此机会强化自身品牌在海外的认可度。

另一方面,国内的深度改革,关注供求平衡(反内卷成效)、社保体系完善、收入分配机制等几个方向。

当然,政策的时点和节奏也很重要。

当前阶段,可能仍以现有政策和现有资金的加速落地为主,昨日国常会提到,“加力落实《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的政策措施,锚定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以上提到的诸多抓手均已经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有所涉及,关注原有政策框架的加速落地。比如,服务消费可能先通过以旧换新资金扩容为主,收储、城市更新、地方自主项目短期关注专项债的额度安排,就业民生等以两本账预算内资金为基础,更多关注政策的态度与效能。

不过,两会也提到“中央财政还预留了充足的储备工具和政策空间”,表明政策资金存在进一步加量的可能性,相关领域可期待增量资金落地与潜在的新工具的推出。但还需要关注几个触发剂:一是,出口数据的下滑幅度,近期高频已有反映,可能在5-6月得到更多数据证实;二是,外部关税谈判的情况,90天的暂缓期、至7月初;三是,关税对美国经济的冲击预计在年中会较为充分地显现出来,届时启动谈判的可能性增加。因此,年中左右可能是增量政策的关键时点。整体来看,做好自己的事情,中国经济与政策的稳定性是最好的应对。

对于市场而言,第一层次的稳市场政策带来更为明确的底线位置,而第二层次的扩内需政策带来结构性的博弈机会,市场可能表现为“先相信、先交易”。对于政策的最终效果,还需要观察外需回落和政策效应各自传导的相对速度,几个关注点:一是,收储、城市更新等地产政策的堵点能否疏通;二是,关税不确定性的溢出性影响;三是,产能、价格、就业等因素的演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