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TFX市场资讯

首页-atfx市场资讯-正文
ATFX官网:美国“抢进口”效应消退,铜价未来数月或将继续下行

一场由关税政策引发的铜市巨震余波未了,25万吨库存悬顶之下,全球铜价仍深陷下行漩涡。

7月31日,纽约商品交易所(COMEX)铜期货上演了历史性一幕:盘中暴跌22%,创下自1968年有记录以来最大单日跌幅。这一暴跌源于美国关税政策的重大转向。

白宫于7月30日宣布,仅对进口半成品铜产品(如铜管、铜线、铜棒等)及铜密集型衍生品征收50%关税,而精炼阴极铜、废铜等原材料意外获得豁免

这与市场此前预期的“全面征税”形成巨大落差。此前因恐慌性“抢进口”而堆积如山的美国铜库存突然失去了消化渠道,多头集体踩踏出逃。


01 预期反转:关税政策突变引发铜市巨震

这场铜价暴跌的导火索是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的重大调整。7月初,特朗普曾宣称计划对所有进口铜产品征收50%关税,引发市场恐慌。

在政策落地前的窗口期,全球贸易商疯狂将铜库存运往美国。数据显示,截至7月30日,COMEX铜库存已高达25万吨,而今年2月还不足10万吨。

与此同时,伦敦金属交易所(LME)铜库存锐减,从2月中旬的27.09万吨降至7月初的约9万吨,降幅超64%。这一“库存大西迁”现象直接推高了美国铜价,使COMEX铜较LME溢价一度高达30%。

当市场发现关税仅针对半成品而非所有铜产品时,预期瞬间反转。前期因“抢运潮”积累的美国库存快速消化预期落空,堆积在仓库中的25万吨铜突然变成了巨大负担。

02 库存积压:美国过剩库存或转向全球市场

美国库存高企的局面短期内难以缓解。花旗在最新报告中指出,由于近几个月美国铜库存大幅增加,进口需求将锐减,美国甚至可能开始出口部分过剩铜供应。

BCA Research分析也支持这一观点,他们警告称,美国本土铜库存处于高位,严重的供应过剩状况预示着未来几个月美国对海外铜材的进口将大幅减少。

中银国际期货研究咨询部有色高级研究员刘超分析指出,2024年美国铜消费量约为180万吨,而根据今年1-4月的进口数据,预计全年进口量将达到136万吨,远高于去年的90万吨。

这种供应过剩可能引发连锁反应。澳新银行研究部门预测,美国商品交易所仓库中的约25万吨铜库存可能会被重新出口至国际市场,进一步拉低全球铜价。

03 供应中断:智利矿难难阻铜价下行趋势

在铜价面临巨大压力之际,一起重大供应中断事件发生:8月4日,智利国家铜业公司(Codelco)旗下埃尔特尼恩特铜矿因4.2级地震引发坍塌事故,造成6名矿工遇难并导致矿井全面停产。

这座年产能达140万吨的铜矿占Codelco总产量的25%,是智利的旗舰项目。目前复产时间未定,公司已组建国际专家组彻查事故。

这一事故正值Codelco扭转产量下滑的关键期,可能影响其数十亿美元矿山改造计划。

然而,市场对这一重大供应中断反应平淡。盛宝银行策略主管奥勒·汉森指出:“供应中断抵消了部分经济担忧,但美国疲弱就业数据预示经济增长压力,叠加关税影响或持续压制铜市。”

04 机构预测:短期下行压力显著,花旗看至8800美元

多家权威机构对铜价短期前景持悲观态度。花旗银行预测,未来三个月内国际铜价将回落至每吨8800美元。这一预测基于美国进口需求锐减将缓解国际市场实物铜紧张状况的判断。

彭博高级商品策略师Mike McGlone提出了更严峻的类比:当前美铜走势与2008年金融危机前的原油惊人相似。按照这一类比,铜价可能从7月23日创下的每磅5.8美元高点大幅回落,甚至可能“高位腰斩”至每磅3美元左右。

BCA Research在8月7日的最新报告中同样维持看空态度,认为最初由精炼铜获得美国关税豁免引发的铜价下跌尚未结束。

宏观数据也加剧了铜价压力。美国7月非农就业仅新增7.3万人,失业率升至4.2%,引发经济衰退担忧。

05 中国因素:冶炼减产与需求疲软的双重影响

全球最大铜消费国中国也面临挑战。上海有色网(SMM)调研显示,中国铜冶炼厂可能因铜精矿短缺而被迫减产。

中国港口铜精矿库存已降至约56万吨,为今年最低水平6。8月预计产量将减少0.5%至116.8万吨,9月可能进一步下降。

这一减产趋势恰逢中国政府加大力度解决各行业产能过剩问题6。中国精炼铜产量占全球一半以上,任何产量调整都将对全球市场产生重大影响。

然而,在全球需求不足的环境下,中国冶炼厂减产对价格的支撑作用可能有限。长江有色金属网分析指出,尽管存在矿端扰动,但“短期库存回升与经济数据走弱压制价格”。

06 长期前景:周期调整后或迎结构性机会

尽管短期前景黯淡,但多家机构强调铜的长期价值并未改变。BCA Research表示,此轮回调可能为中长期投资者带来“结构性建仓良机”。

绿色能源转型为铜创造了长期需求增长点。长江有色金属网指出:“新能源(电动车/光伏)用铜量年增15%”,维持对铜“短期震荡、长期看涨”的判断。

彭博策略师McGlone也承认,铜在2010年代大部分时间围绕每磅3美元震荡,直到2021年才突破4美元。这一历史区间可能提供支撑。

全球铜矿投资不足的问题也构成长期支撑因素。铜矿开发周期长达7-10年,而当前全球铜矿品位正以年均0.6%至0.4%的速度下降,这为未来供应紧张埋下伏笔。


铜价未来走向将取决于多方力量的博弈:一边是美国高达25万吨的过剩库存亟待消化、全球经济衰退阴影笼罩;另一边是智利140万吨产能的铜矿停产、全球铜矿品位持续下降带来的供应制约。

市场目光已转向9月。CME数据显示,美联储9月降息概率高达94.4%,这一政策转向能否对冲经济下行压力仍是未知数。

花旗、BCA等机构一致认为,未来三个月铜价可能继续下行至每吨8800美元。但绿色能源转型的长期趋势下,新能源车与光伏对铜的需求仍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铜价的黑暗隧道尽头,仍有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