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TFX市场资讯

首页-atfx市场资讯-正文
ATFX官网:七成要稳定,六成爱债基,95后00后钟爱“稳健”和“避险”

理财不all in,求职不冒进,这届年轻人把“被动收入覆盖开支”刻进生活法则,也刻出新一代财富安全感。

杭州的刘先生今年5月初做了一个决定:将银行账户中60%的存款转移到支付宝上的各种稳健理财产品。他坦言:“定期存款利息低了,还要放很长时间,不如拿一部分闲钱配置债基、黄金,虽然有时会亏一点,但长期整体还是赚的。”

刘先生的选择并非孤例。7月29日,蚂蚁财富与小红书联合发布的《避险青年调研报告》揭示了一个清晰图景:在覆盖4003名青年受访者的调研中,57%的年轻人将“被动收入覆盖开支”视为安全感的首要条件,这一比例甚至超过了选择“铁饭碗”工作的48%。


01 安全感的迁徙

30岁前攒够1500万,用被动收入换自由”,北漂多年的choco在自己的人生计划清单上写下这行字时,已经算好了每一步的理财路径。作为一名互联网从业者,他深知一线城市的压力,因此早早规划:积累本金,稳健投资,最终退居二线城市。

这份《避险青年调研报告》揭示了一个根本性转变——年轻人正在重新定义“稳定”。当被问及什么是安全感的核心标尺时,被动收入首次超越了“铁饭碗”工作

在县城的Noodle对此深有体会。结束杭漂回乡后,她将月薪3000元拆解成“1500+1000+500”模式:1500元覆盖基本开支,500元作为生活弹性金,最后1000元雷打不动存入余额宝。“这1000元储蓄,是我对生活‘可控感’的最大来源。”

蚂蚁基金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30日,上半年稳健类资产累计为用户创造79.7亿元收益,其中债基的人均持仓金额较去年提升5%。

这种对财务主动权的追求,正在重构当代年轻人的安全感坐标系。

02 避险青年的行为法则

这些被网友称为“避险青年”的群体,呈现出鲜明的行为特征:重视现金流、理财不all in、求职不冒进。他们的理财法则正在改写传统财富积累的剧本。

在调研中,当被问及未来稳健投资选择时,60%的受访者选择稳健债基,近40%倾向黄金,而选择银行存款的比例下降了10%。这种转变在95后中尤为明显——持有债基的受访者中,40%是95后

这些年轻人建立了自己的避险体系。小红书博主“小丁爱生活”从“小镇做题家”转型理财博主的经历印证了这一点:她通过分享支付宝上的求稳理财策略,意外开启人生新副本。

蚂蚁基金在报告中提醒投资者,债市短期或维持震荡走势,但央行大概率维持相对宽松的资金面,中期格局仍有利好。这为避险青年的理财策略提供了宏观注脚。

03 理财配置的转向

年轻人的资产配置正经历一场静默革命:从单一储蓄转向多元分散配置。债基成为新晋的“配置底仓”,银行理财和黄金共同构成了稳健投资的三驾马车

这种转变背后有清晰的经济逻辑。2025年5月,多家国有大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集体跌破1%,进入“1时代”。与此同时,截至4月底的数据显示,937万90后、00后已为自己配置“新三金”——货币基金、债券基金和黄金基金。

债基爱好者中兴起了一群“收蛋人”。叶女士分享了她的策略:“我将50%仓位配置于纯债基金,股市大跌那天,我的债基收了32个蛋(收益单位),部分弥补了股市亏损。”

这种配置智慧正在蔓延。截至4月底,超1600万债基“收蛋人”在蚂蚁财富平台上同时配置了股票基金和债券基金,利用股债跷跷板效应分散风险

04 “新三金”时代

当传统“三金”还是婚嫁标配时,年轻人已经转向了更实在的财富“新三金”——货币基金、债券基金和黄金基金。这个937万年轻人组成的投资群体,正在创造一种新的理财文化

在“新三金”配置中,不同产品扮演着不同角色。货币基金因其高安全性被称为 “几乎不会亏”的理财,目前余额宝和理财通收益率在1.33%左右。债券基金则成为求稳优选,而黄金基金凭借灵活交易特性,成为对抗通胀的工具。

“固收+”产品成为这波趋势中的黑马。这类以债券为底仓、含少部分权益资产的产品,在今年前4个月用户同比增长88%。天相投顾数据显示,一季度“固收+”基金规模增长超1000亿元

理财规划师王诗文指出:“当前理财机构更倾向于在稳健的固收基础上配置不超过20%的黄金类资产。”这种策略既保障稳定收益,又能通过黄金增厚收益。

05 求稳不意味躺平

贵州青年砚安诠释了“避险青年”的另一面。他休学创业,花8万元装修租来的毛坯别墅,成功跻身小红书家装博主赛道。“砚安”这个名字,取自“笔墨纸砚,居安思危”的自勉。

34岁的Susan则展示了避险的进阶形态。辞去央企信托公司中层职位出国读MBA时,她依靠的正是多年积累的理财被动收入。“别等攒够了‘很多钱’才开始投资。哪怕每月定投100块钱,也能帮你建立理财思维。”

蚂蚁基金的调研揭示了一个关键数据:47%的稳健债基持有者是95后,其中一半人计划将配置比例保持在20%-50%区间。这种既求稳又不放弃收益空间的策略,成为新生代的理财共识。

当57%的年轻人将“被动收入覆盖开支”设为安全感标尺时,他们实质上是在不确定的经济环境中为自己建立一套风险控制系统


债基“收蛋人”叶女士每天打开理财账户查看收益时,那些数字被亲切地称为“蛋”。当股市大幅波动时,她的债券基金一天能收获32个“蛋”,缓冲了投资组合的震荡。

年轻人对安全感的定义变了。以前是铁饭碗,现在是被动收入覆盖开支;以前是结婚三金,现在是货币基金、债券基金和黄金基金的“新三金”;以前是稳定工作,现在是每月雷打不动的定投计划。这种转变不意味着保守,而是一种清醒的自我保护。